盛夏,艾都蕲春,从祖国四面八方返回家乡的一群大学生,把行囊换成红马甲,把思念化作行动力,用一句“我回来了”开启了一场与故乡的双向奔赴。 ——题记
一、缘起:一句“我回来了”
我是乐竞网页版登录入口人文学部中文2407班涂景皓,暑假回来后,报名参加“情注艾都”志愿服务队,进驻漕河镇枫树林社区,开启为期30天的“七彩假期”托管班项目。
二、守护:一堂没有下课铃的安全课
7月9日那天,阳光炽热。为了加强暑期安全教育,预防溺水事故,我们在枫树林社区暑期托管班开展“珍爱生命,预防溺水”主题宣传活动。走进教室,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望向我们。我和伙伴们忙碌起来,通过播放生动的动画视频、展示PPT以及讲述真实案例,为孩子们揭示野外水域潜藏的危险。当播放那些溺水事故的画面时,孩子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一个小男孩小声说:“想不到,平静的水面下原来有这么多危险。”课程结束前,全体孩子把右手握拳放在耳边,跟着志愿者齐声背诵“六不准”,声音脆亮,穿透了窗外的蝉鸣。不少孩子纷纷承诺会遵守“六不准”原则。课程结束后,我们又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去周边河道、池塘巡查。走在河边,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,我深知我们所做的一切意义非凡,要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。
三、传承:一支笔写不尽的家国情怀
7月25日,蝉鸣阵阵。我们决定为孩子们开设一堂硬笔书法课,帮助他们改善书写。我拿着钢笔,心里既紧张又兴奋。一开始,孩子们握笔的姿势五花八门,我一个个耐心纠正。从简单的横、竖笔画教起,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起笔、行笔、收笔的技巧。“小朋友们,注意看,起笔要稳,行笔要流畅,收笔要干脆。”我说道。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学得格外认真,眼睛紧紧盯着我的笔尖,模仿着我的动作。经过一次次的临摹练习,孩子们的字逐渐有了模样,从歪歪扭扭变得规范美观。看着小雨一遍遍写下“我爱艾都”,那认真认真劲让我明白:笔尖流动的不仅是墨汁,更是文化的血脉。
四、创绿:一场垃圾的旅行
8月4日,天气有些闷热。我们开展了垃圾分类科普活动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,我们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课件。从垃圾不分类的危害,讲到为什么要垃圾分类,再到详细介绍不同颜色垃圾桶对应的垃圾类别。我拿着图片,给孩子们讲解:“蓝色垃圾桶放可回收物,像塑料瓶、纸壳都可以放进去;绿色垃圾桶放厨余垃圾,比如吃剩的饭菜。”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。看着他们积极参与的样子,我知道环保的理念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,暑期托管班也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“第二课堂”。
五、互勉:大学生们的自我成长
一个月的实践,于我而言,是从书本走向现实的宝贵一步。志愿之路从来不是“孤军奋战”,我们在这里锻炼沟通技巧,提升工作能力,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。为提高服务能力,我们开展“五比五看”活动——比礼仪,看行为举止;比服务,看满意程度;比教学,看实际效果;比团结,看沟通协调;比纪律,看上下班情况——我们在互助中共同成长。每一次微笑的回应,每一句真诚的感谢,每一个因我们而变得更好的细节,都是最珍贵的回报。我们在付出的同时,内心也被温暖和感动填满。
一个月里,我们也收获了成功与喜悦:暑期爱心托管班的先进事迹被蕲春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作了报道,,县委书记胡安元等领导亲临现场并给予高度评价。因表现突出,我很荣幸被评为“最美志愿者”。
六、结语
艾都的夏天,艾草会枯黄,但志愿精神永不褪色。
以志愿之名,我们赴了一场青春之约;
以青春之我,我们许故乡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漕河,寒假见!
原文链接:https://xyh.univs.cn/a/xyh_xyh_hbsfdxwlxy/250826/2017675.shtml